您现在的位置: 双环 > 双环工艺 > 正文 > 正文

改良双环法与无垂直瘢痕下蒂瓣法乳房缩小术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1/24 14:19:22

■中国美容医学新闻中心

编者按:

乳房肥大是指由于乳房发育异常所导致的体积过度增大,因重力因素常伴有一定的乳房下垂,造成各种不适。手术可以切除部分乳房皮肤、腺体及脂肪组织,缩小乳房体积,并改善包括乳头、乳晕的乳房形状,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常用的乳房缩小术式有水平双蒂法、垂直双蒂法,下蒂法和双环法等。

来自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宋爱琳、崔乐医生团队,根据对哺乳功能影响小、组织损伤轻、外观瘢痕隐蔽、乳房整体形状好等原则,对乳房肥大伴下垂患者分别实施改良双环法乳房缩小术和无垂直瘢痕下蒂瓣法乳房缩小术,术后进行观察、随访、分析、总结,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1方法A组:采用改良双环法乳房缩小术。术前设计:于站立位画手术切口线,以乳头为中心,内环直径设计为4cm,以内环边界向外拓展3cm为外环线。其中乳房下垂明显者,外环线可调整为纵向的椭圆形(见图1A)。术中操作:全身麻醉后于乳房基底部缠放橡皮止血带,在内环和外环之间的皮下软组织注射含有1:10万肾上腺素盐水,用滚轴刀削除内环和外环之间的表皮(见图1B)。以外环切口为起点,向外周沿乳腺表面进行剥离,达到腺体的边缘(见图1C),适量楔形切除内上、外上、中下象限三处乳腺组织,将剩余的腺体缝合成圆锥形,固定于正常位置。如果术前存在明显的乳房下垂,可将上象限乳腺复合体缝挂至第2、3肋骨骨膜(见图1D)。环状荷包缝合外环皮下组织,并收紧缝线,缩小外环直径,最后与内环乳晕皮肤进行无张力间断分层缝合(图1E)。抬高手术台使患者取半坐位,观察乳房外形满意后放置负压引流,加压包扎。B组:采用无垂直瘢痕下蒂瓣法乳房缩小术。

术前设计:手术切口应于站立位设计。标记原乳头位置A点;锁骨中点与原乳头连线与两侧上臂中点连线的交叉点为新乳头位置B点,新乳晕直径为4cm。原乳房下皱襞C~D长度为下蒂瓣蒂部的宽度,约8~12cm。在距新乳晕缘下缘6cm处做向上弧线,内与胸骨旁线相交E点、外与腋前线相交F点,EF线即新乳房下皱襞线。对于轻度乳房下垂者,新乳晕下缘和新乳房下皱襞线中点距离小于6cm,则保留下蒂瓣蒂部上方1~2cm的表皮(见图2A)。

术中操作:首先保留原乳头和乳晕,然后将下蒂皮瓣(ACD区域)中乳头乳晕之外的表皮去除(见图2A),形成包含乳头和乳晕的垂直下蒂真皮乳腺组织瓣,皮瓣远端的厚度至少保留2cm,且向蒂部分离时逐渐增加皮瓣厚度。切除新乳房下皱襞线以下、下蒂瓣以外区域(G和H)的乳房皮肤及腺体、脂肪组织(见图2B),将内、外侧剩余的软组织向中央拉拢、缝合固定。

*本文20张图,此处展示8张图2结果

两组患者症状均明显缓解,乳房体积明显减小,外观良好,术者医师评价与患者主观满意度之间基本一致,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乳头乳晕感觉及术后瘢痕情况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两种方法均可以得到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是适应证略有差别,轻中度乳房肥大伴下垂,且要求术后瘢痕隐蔽的患者宜选改良双环法缩小术,中重度乳房肥大伴下垂的患者宜选无垂直瘢痕下蒂瓣法乳房缩小术。

本文引用格式:

崔乐,马铭玉,邹丹,等.改良双环法与无垂直瘢痕下蒂瓣法乳房缩小术疗效比较[J].中国美容医学,,29(12):65-69.

此文为精简文,欢迎查阅全文/引用

长按下图识别小程序登录微商城

精彩推荐

《中国美容医学》征订

年10期专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huanghuana.com/shgy/94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双环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