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说林训》
“满堂之坐,视钩而异。”
男子在古代有没有地位
都是一目了然的
腰带扣就是身份地位的一种象征
西汉金带钩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墓
带钩为鱼龙形,屈体张口,盘卧在圆纽之上,富于动感。口内吐一长舌,向后弯曲成钩。鱼体中镶嵌一颗绿松石,创意新颖,精致异常。
鹅首形金带钩楚王墓
古人束衣用带,并有大带和革带之分:大带为丝织,可系束;革带以质硬的皮革制成,无法系束。带钩便是用于扣接束腰革带的钩,一般均由钩、颈、体、钮四部分组成。常见的带钩以青铜铸造居多,也有用金、银、铁、玉、石、木等制成的,按其与人体相接触的适应程度,可分为弧形和直形两类:弧形钩与环、扣相合以达到束紧连接腰带的目的;直形钩主要用于扣接腰带上悬挂囊物、装饰品,集实用性、装饰性、工艺性于一体。
水禽形金带钩楚王墓
考古发现显示,带钩起源于史前时期,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即已出现玉带钩。金属带钩起源于西周末期的黄河流域,最早见于华夏族的服饰中,战国至秦汉时期广为流行,到了魏晋时期,带钩的使用急剧衰落,出土数量明显减少,南北朝以后带扣盛行,带钩逐渐消失。明清时期,又出现了以玉和翡翠制成的带钩,饰以龙螭纹,且成对出现,俗称龙钩,但已是纯粹的玩赏品。
双龙首玉带钩楚王墓
带钩是古代贵族、官僚以及文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用具。南越王墓出土各式各样带钩共35件,不仅墓主拥有多件,就连15个殉人亦有1至2件。装饰华丽、式样奇特、独具匠心的带钩也是古人相互炫耀,显示身份和地位的重要装饰品。狮子山楚王墓除了出土金带钩外,还有数量较多的铜带钩,可分为八种不同的形制,正反映了当时带钩使用的情况。可能汉代对带钩的形制并无太多限制,可以尽情发挥创意,创造出各种精巧别致的带钩。
水晶带钩
金带扣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墓
狮子山楚王墓外墓道西侧第1耳室中,出土了两条形式相同金扣嵌贝腰带,腰带出土于武器堆中,重叠放置,通长97、宽6厘米。腰带两端为纯金铸成的带扣(有专家认为应称作“带头”),中间由用丝带编缀三排海贝组成的带体,海贝中夹缀了数朵金片做成的花饰。两副带扣厚度和重量不同,但尺寸和纹饰基本相同。上面的这副黄金带扣就是其中之一,由两块长方形金带板和一枚金扣舌组成。其中一块带板背侧錾刻“一斤一两十八铢”,另一块侧面錾刻“一斤一两十四铢”。两块带板分别重克和克。
金釦舌
带板正面纹饰采用浅浮雕,主体为猛兽咬斗场面。一只熊与一只猛兽双目圆睁,利爪遒劲有力,按住被捕获者,在贪婪地撕咬。被撕咬者应是偶蹄类动物,似是一匹马,身躯匍匐倒下,后肢扭曲反转,正奋力挣扎,一兽的利齿紧紧咬住它的脖颈,另一只熊在撕咬其后肢。主体纹饰的周边为勾喙鸟首纹。带板背面无纹饰,上有纤维织物附着。四边凸起边框,中部有两个横向双环钮,每块带板的内下角有一略近三角形的小孔,以便扣舌穿入。扣舌形状类似鸟舌,后部有鼻穿,主要用于两块带板间系结之用。整副金带扣铸制精良,纹饰华美,无边框的整体浮雕透出浑厚与大气,动物形象遒劲有力,极具动感。
金扣腰带为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常用的胡式带具,由于其华贵、精美,为汉代贵族所推崇。各式金带扣在中原地区多有出土,其中有北方民族制品,应是北方民族向汉朝中央政府的贡品或是中原地区与北方民族贸易交流的产物;也可能有中原内地仿北方民族带扣的制品。这副金带扣从造型、工艺等方面看,是目前所见汉代最华美、系结方式最先进的带扣,虽然以草原猛兽搏斗纹为题材,但从铸造工艺、带扣系结方式看,应为中原内地制品。
金带扣徐州后楼山6号墓出土
两块带板均为镂铸。纹饰相同,均为腾跃翻曲、肢体夸张变形的三只羊形动物。边框饰麦穗纹,右侧带板一侧有椭圆形穿孔。后楼山6号墓出土“刘泾.南阳夫人”双面铜印,知其墓主人为南阳夫人刘泾。表明该带扣的使用者为西汉楚国刘氏家族成员且为女性,这类女性使用的金带扣较为少见。
金带扣
玉带钩良渚文化
现藏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浙江省余杭市瑶山7号墓出土
《诗经·曹风》云:“淑人君子,其带伊丝。
鸭首形玉带鐍春秋
现藏于宝鸡市考古队
陕西省宝鸡市益门村2号墓出土
鸟首形玉带钩春秋
现藏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陕西省凤翔县南指挥村秦公1号墓出土
蛇首形玉带钩春秋
现藏于宝鸡市考古队
陕西省宝鸡市益门村2号墓出土
玉带钩战国早期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
铁芯玉带钩西汉
广东省广州市南越王墓出土
现藏于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
玉带钩西汉
广东省广州市南越王墓出土
现藏于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
玉带钩南宋
现藏于广汉市文物管理所
四川省广汉市和兴乡联合村出土
螭纹玉带钩元代
现藏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书所
陕西省西安市小寨瓦胡同村出土
玉带钩明代
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浙江省杭州市半山出土
玉带钩清代
河北省献县陈瓒墓出土
现藏于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
玉带钩清代
安徽省岳西县清墓出土
现藏于岳西文物管理所
玉带钩清代
现藏于安庆市博物馆
安徽省安庆市卫东公社主大队清墓出土
龙首螭纹玉带钩清代
上海市陕西路清墓出土
现藏于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玉带钩良渚文化
现藏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浙江省余杭市瑶山7号墓出土
玉带钩战国早期
现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山西省侯马市高祭祀遗址号坑出土
玉带钩战国早期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
玉带钩战国
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河南省淮阳市平粮台出土
玉带钩战国
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湖南省长沙市五里牌5号墓出土
玉带钩战国
现藏于安吉县博物馆
浙江省安吉县高禹镇吟诗村出土
玉带钩战国中期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江陵县望山2号墓出土
铁芯玉带钩秦代
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河南省泌阳县官庄北岗出土
玉带钩汉代
现藏于福建博物馆
福建省武夷山市城村新园亭汉墓出土
玉带钩西汉
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云南省晋宁县石寨山4号墓出土
龙首玉带钩西汉
现藏于长安博物馆
陕西省长安县汉宣帝杜陵陪葬墓出土
玉带钩西汉
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江苏省铜山县小龟山西汉墓出土
玉带钩西汉
现藏于广州博物馆
广东省广州市西村石头岗出土
玉带钩西汉
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广东省肇庆市北岭松山出土
玉带钩西汉
现藏于巢湖市博物馆
安徽省巢湖市北山头汉墓出土
玉带钩西汉
现藏于巢湖市博物馆
安徽省巢湖市放王岗汉墓出土
玉带钩西汉
现藏于天长市博物馆
安徽省天长市三角圩汉墓出土
玉带钩西汉
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江苏省铜山县小龟山西汉墓出土
玉带钩、钩环新莽
现藏于合浦县博物馆
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环城乡黄泥岗出土
玉带钩东汉
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甘肃省威武市雷台汉墓出土
玉带钩六朝
现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安徽省当涂县青山六朝墓出土
玉带钩东晋
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
江苏省南京市仙鹤门外仙鹤山6号墓出土
玉带钩东晋
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
江苏省南京市仙鹤门外仙鹤山2号墓出土
玉带钩东晋
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
江苏省南京市仙鹤门外仙鹤山6号墓出土
螭纹玉带钩元代
现藏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刘逵墓出土
螭纹玉带钩元代
现藏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书所
陕西省西安市小寨瓦胡同村出土
龙首形玉带钩元代
现藏于户县文物管理委员会
陕西省户县张良寨贺胜墓出土
玉带钩明代
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浙江省杭州市半山出土
玉带钩明代
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河南省浚县东环城路出土
玉带钩明代
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河南省浚县东环城路出土
玉带钩明代
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河南省浚县东环城路出土
水晶带钩明代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北京市宣武区右安门外明代万贵墓出土
玉带钩明代
现藏于定陵博物馆
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定陵地宫出土
玉带钩明代
现藏于定陵博物馆
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定陵地宫出土
玉带钩明代
现藏于灵璧县文物管理所
安徽省灵璧县高楼公社窖藏出土
玉带钩明代
现藏于灵璧县文物管理所
安徽省灵璧县高楼公社窖藏出土
龙首螭纹玉带钩明代
现藏于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上海市龙华乡龙华三队嘉靖年间墓出土
龙首螭纹玉带钩明代
现藏于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上海市龙华乡龙华三队嘉靖年间墓出土
玉带钩清代
现藏于贵州省博物馆
贵州省贵阳市明墓出土
玉带钩清代
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云南省昆明市荷叶山出土
玉带钩清代
河北省献县陈瓒墓出土
现藏于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
玉带钩清代
现藏于讷河市博物馆
黑龙江省讷河市清河乡出土
玉带钩清代
现藏于安庆市博物馆
安徽省安庆市卫东公社主大队清墓出土
龙首玉带钩清代
现藏于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上海市浦东区东沟四队清道光年间墓出土
古玉虫
致力于中华古玉的研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