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双环 > 双环工艺 > 正文 > 正文

古玉春秋古代玉器雕琢三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1/20 16:25:44

点击"上源文化"免费订阅

此集为《探观古玉春秋》的最后一集,希望大家能有所获益。古玉被所有人获知,但真正涉猎收藏的人又很少,追其根本原因就是假货仿品猖獗,无人幸免地被其所害。同时,我们又见到了大量被盗掘出土的新石器时期和两周时期的高古玉,真真假假,如内耗的春秋混战,两面夹击使得处于隐形的高古玉收藏不振。

中国人视玉石为最珍贵的材质,尤胜金银铜。早于新石器时代,制作玉器和石雕的技术已相当精良,对玉石的喜爱乃中国文化的重要特征。早期玉石多用作礼器、饰物的小型雕刻品,自商代开始便日渐普及。东周晚期崇尚浅色玉器,因此该时期的玉器大多为淡绿或白色。

新石器时期三角形玉勒子长3.9cm46,RMB

新石器时期玉勒子长4.4cm66,RMB

新石器时期三角形玉勒子长7.4cm80,RMB

新石器时期玉勒子长7.2cm,RMB

新石器时期玉勒子长7cm,RMB

新石器时期玉勒子长4.5cm46,RMB

新石器时期玉勒子长6.3cm,RMB

西周玉雕龙纹勒子长4.5cm,RMB

此玉雕纹勒子,质地细腻;其色泽润美,莹和光洁。勒子材质上佳,雕琢纹饰精美,云纹线雕出隐约凸起,阴刻龙纹,延续商代“臣”字眼特征,具有西周风格,具有极高的工艺和文化价值。此玉勒形态饱满,通天孔贯穿,通体刻纹,以优等之美玉为材,经上千年的滋润,又美艳又朴实。一件既内敛又温润的玉勒,非同寻常。

新石器时期玉琮高3.5cm;直径6.5cm,RMB

玉琮贵为礼器,基本造型为内圆外方,但存在节数之分。此玉琮为单节,素身无纹,内圈可见“鸡骨白”覆盖,外壁经长久摩挲,温润可人,青色玉质表面布满红丝沁,边角亦盘玩得圆润平滑。玉琮内圈阔大,呈矮桩形,具有早期玉琮特征。

唐玉雕胡人伎乐带板3.5cm×4cm,RMB

带板扁平方正,正面浮雕胡人伎乐像,背面光素,中间阴刻数字纹,四角均有对穿孔。形制、纹饰、雕刻手法具有明显的唐代玉带板制作风格,是为唐代玉带板的经典作品之一。整器四边微微凸起,中间浮雕人物,胡人交脚盘腿而坐,一长帛在脑后飘舞,两端从腋下穿过。刻工以大面积的阴刻线来表现人物的衣饰、发饰、长帛等,这种人物造型及表现手法在唐代玉带板中多见。唐时,中亚地区的波斯人大量进入内地,他们信奉祅教,把中亚的宗教及生活习俗带入我国。此件带板为唐代成组玉带饰中的一件,表现了当时大唐与异域文化的交融。

宋玉雕龙纹带饰长8cm,RMB

此方形带饰透雕云龙纹,龙以细长的颈部,粗壮的肢体等特征出现,身形矫健,翻腾有力,穿梭于云层之中。整器多层次透雕,背面光素无纹,形制、龙纹具有典型的宋代玉雕风格。此带饰云龙纹与流行于宋、元时期的穿花龙题材类似,在玉雕艺术中多有表现。这种环托高浮雕、镂雕的玉饰,纹饰可达三到四层,其装饰题材十分广泛,流行于宋元之际。

元白玉雕丹枫呦鹿带饰6.2cm×5cm,-,RMB

白玉质,透雕方形扁平状带饰,四角打凹。以辽、元“春水玉”经典题材为蓝本,刻绘了一幅丹枫呦鹿的情景。小鹿行走于山石树林之间,雕琢技法朴拙自然,具有元代琢玉遗风。此玉饰透雕工艺精湛,以大写意的手法表现出柞树、鹿等主题纹饰,通过对造型和构图的精准把握,营造出山林野趣的氛围。整器无沁色表现,雕琢手法是为明代工艺。背面光素。

战汉玉雕三才环直径6cm,RMB

此玉环正反两面可见三个切面,形成明显的弧面,其余部位均无雕饰。这种制式即战国、汉代时期流行的三才环形制。三才环每面各代表“天、地、人”,表示着天、地、人的循环往复,和谐统一,是古人护身避邪之物,寓意吉祥。此玉环较同时期玉环形制更加扁平,而要在如此扁平的表面再琢出三份等大的弧面,每个弧面的线条又要求流畅自然,无疑需要更加娴熟的技法。玉环周身受沁,呈色古朴,高古气息浓厚。

春秋玉雕交结镂空环直径5cm,RMB

玉雕交结四方镂空环,此玉环受沁明显,双面施工,纹饰一致,镂雕内外双环,双环之间镂空交结的盘蛇纹。雕琢古朴刚劲,整体呈对称的布局,蛇身施以扭丝纹,具有春秋时期玉雕风格。

明代玉雕红沁马长6cm,RMB

此件玉质细腻,沁色迷人,造型优美传神,富有动感,仿佛有生命。只见马跪卧回首,长尾贴于身侧。马首低沉,鬃毛开丝细密,肌骨起伏;其体态健硕,线条圆润,身姿丰腴,情态温顺。其玲珑小巧,晶莹润泽,其寥寥数刀的刻画,却将马的状态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形简意真,甚是少见。沁色极美,如同马本身自有,似汗血宝马之汗溢出。其丝绺清晰,和顺自然,其沁色着于玉上,其艺术性的卓越,犹如天作之合。其包浆温润,沁色变幻,无论是盘玩还是至于案首,皆予人以雅致之感。无论是其质,或者是其工,还是其沁,都堪称极品。

汉双虎头玉璜长8.4cm,RMB

玉璜在中国古代与玉琮、玉璧、玉圭、玉璋、玉琥等,被《周礼》一书称为是“六器礼天地四方”的玉礼器。此玉璜两端雕琢成写意的虎头,双面雕工,呈对称的布局,主题纹饰分为三组,分别为虎头纹、谷纹、勾云纹,玉璜正中有对穿孔,受沁后色泽深沉,表面灰皮自然,光气老到,各方面的特征均符合汉代玉璜制式,是一件典型的早期玉璜珍品。同类作品在各大博物馆中可见。

汉玉雕勾云纹剑璏长11cm,RMB

剑璏是古代装饰宝剑上的玉饰之一,镶嵌于剑鞘中央,正视为长方形,其上一般雕琢勾云纹、兽面纹、螭虎纹等纹饰。底下有一方框,便于革带穿过,穿联系于腰带上,即可将剑固定于腰间,俗称“文带、昭文带”,流行于春秋战国至汉代。此玉剑璏周身大部分受沁,但从局部仍可见玉质细腻温润,剑璲表面阴刻勾云纹,排列组合规整有序,另一端饰兽面纹,可见细密的阴刻线,为汉代剑饰上的典型纹饰。在汉代剑璏是地位和权利的象征,玉剑璏是贵族特有的配饰。

汉玉雕螭龙纹带勾长6cm,RMB

此螭龙纹带勾,造型较为特殊,与常见带钩有明显的不同。此玉带钩龙纹形象写意,犹如现代流行的卡通风格,带钩多处有凹陷的处理方式,线条硬朗,形成了多剖面、多孔洞的视觉效果。此玉带钩雕工质朴而娴熟,造型上大刀阔斧雕琢,细节上又一丝不苟刻划。例如,螭龙尾部及底足部分饰以数条弧线纹,且刻划得流畅而有章法,具有汉代玉雕风格特征。周身受沁明显,呈古雅的土褐色,局部可见玉质本色,细腻柔和,可见材质之优良。

汉玉雕勾云纹剑珌高5cm,RMB

玉剑饰始于春秋战国,常见有剑首、剑格、剑璏、剑珌四种配套使用,演变至两汉时期已十分昌盛,东汉以后逐渐衰落至消失。剑珌是安在剑鞘尾端的玉制品,流行于战国秦汉时期。战国剑珌直身、体圆、较厚,早期光素无纹。战国晚期,出现了琢有兽面纹和卷云纹的剑珌。这件玉剑珌呈梯形,局部受沁发白,两面雕饰勾云纹,为典型的汉代剑珌造型。底面有三个钻孔,用以接鞘,中间的较大;两侧较小,斜向穿透。

汉玉雕龙纹剑格长5.5cm69,RMB

玉剑格,即剑琫,是指剑柄与剑身的饰玉。一般的剑琫为金属,玉制的则是佩剑所用,通常则是权贵人物所有。本件以美玉为材,部分受沁呈鸡骨白;品相完美,饰纹高浮雕螭龙,为汉代典型的纹饰。其制风格明显,沁色亦优,珍稀无比。

战汉勾云纹玉璜长7.3cm35,-40,RMB

此玉璜扁平,双面施工,局部受沁。双面均减地凸起的勾云纹,正反相连,排列密实,勾云纹线条周围可见明显的工具琢磨痕迹,为典型的战国至汉代流行的勾云纹饰。玉璜边缘数处琢成凹槽状,形成以勾云纹为主体的布局。这种边缘的处理方式为早期玉璜制作的主要特征之一。

汉谷纹玉环直径4.9cm97,RMB

此玉环为青玉质,局部受沁,双面雕饰谷纹,排列整齐稀疏,触摸有凸起之感,具有明显的汉代谷纹特征。谷纹是早期玉器上的经典纹饰,形如倒写的字母“e”,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的玉器中,到战国时期发展为逗号字样,如同圈着尾巴的蝌蚪,因此也俗称“蝌蚪纹”。谷纹的制作是用横线或斜线将玉器表面分隔成类似蜂房排列的六角形,再加以修琢而成,与蒲纹并称为汉代玉璧上最经典的纹饰。《周礼·典瑞》里即有“子执谷壁,男执蒲璧”说法,可见谷纹与蒲纹在汉代玉文化中的典型性和重要性。

汉玉握猪长11.5cm,RMB

此玉握时代特征明显,在长条圆柱上加琢单线条,雕刻技法可见汉代最常用的“汉八刀”雕法。因为猪是财富的象征,因此玉猪成为汉代最流行的玉握。这件玉握猪雕刻大刀阔斧,雕成蹲伏的形象,同时在圆柱形的体态上施以各种短刀,又使猪的形象显得憨实圆润。猪的鼻端及尾部留有对穿孔洞。

明代玉雕斋戒牌4.2cm×3cm,RMB

古代行斋戒礼时所置示警牌。明洪武五年()令诸衙门各制作木斋戒牌,刻文于上,文为“国有常定,神有鉴焉”。后斋戒牌多刻有“斋戒”二字。清沿明制,凡大祀、中祀皇帝致祭,事前应斋戒,由太常寺进斋戒牌。此斋戒牌形制周正,四周镂空,中间减地浮雕“斋戒”二字。整器受沁明显,雕工质朴。

明代黄玉斧形珮高6cm,RMB

黄玉质,质地致密油润,雕作斧形佩,呈扁平状,局部有红沁,浅刻饕餮纹牌头,镂空孔洞三个,便于穿系。此佩选黄玉良材,造型简洁明朗,雕工虽少但极其细致工整,确实一件良材精工之作。

新石器时期玉瑱长4.7cm;长4cm30,-50,RMB

玉瑱,一般即指古人冠冕上垂在两侧以塞耳的玉器。传统的经典著作里则有:《诗·墉风·君子偕老》:“玉之瑱也,象之揥也。”毛传:“瑱,塞耳也。”《周礼·夏官·弁师》:“诸侯之缫斿九就,珉玉三采,其馀如王之事,缫斿皆就玉瑱玉笄。”郑玄注:“玉瑱,塞耳也。”此一对玉瑱,一为白玉质,一为黄玉质,皆略有美泌,形态美感十足。本对玉瑱,呈针状,上部有圆孔;此两件高古玉器油脂光泽,呈现玻璃光般的美感,光色闪烁,至为难得。

古玉蝉长4cm50,-70,RMB

良渚玉琮高5.2cm,RMB

玉琮是古代重要礼器,其外方内圆象征天地贯通。此玉琮,质地极佳,白玉已经部分泌成鸡骨白,更是呈现一种晶莹的质感。本件玉琮,器型规整,玉壁厚薄均匀,温润无比;其精细的打磨与高明的工艺,给人神秘的美感。其特征与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玉琮造型类似,而良渚玉琮因其独特的审美和厚重的内涵,一直是藏家所追寻的对象。

古玉雕龙形带钩长4.5cm60,-90,RMB

钩身形如龙形,钩首为龙首形,龙首刻琢简约,仅见轮廓;其玉质上佳,工艺古朴,线条流畅,而沁色自然,古意盎然。带钩虽小却呈现身动态美感,气势有余而又线条婉转流畅,其状微妙,突出了生动的形态,达到了出神入化之境。玉钩之沁色更添加整体的美妙,十分罕见,为高古玉带钩的名物。

古青玉马蹄筒高7.5cm80,RMB

新石器时期玉柄形件长6cm30,-50,RMB

新文化期玉琮高5cm,-,RMB

《说文解字》里载:琮,瑞玉。《白虎通·文质篇》里说:圆中牙身外方曰琮。玉琮一直都是玉器文化里最重要的形制之一。特别是作为礼器而言,有“苍璧礼天,黄琮礼地”的说法。此玉琮,玉质上佳,沁色优美,构图均衡,风格特征与良渚文化的玉琮类似。观之此玉琮,形优美硕,制作精确,法度严谨,色泽古朴而凝重,予人浑厚质拙,淳巧天成的审美,其历史厚度与文化价值不彰自显。

东周玉龙长12cm,RMB

此一对龙形佩,龙身饰云纹,其刀法古朴,应自西周到战国之间;部分受沁有黄、灰之色;通体完美,温润异常。其润泽缠绵,细腻遍体,不盘自润,色泽夺目,如月之流光;待稍加盘玩,即明亮无比,见温更润,光浮影动。种种细节皆显示其密度之高,绝美之色;其传达的幽雅,如活的一样,游云惊鸿,予人以如梦如幻之感。

汉白玉舞人高5cm,RMB

此对玉舞人,两面镂雕线刻舞人像,舞人着长袖上衣,腰部束裳,开襟于身前右侧,与衣襟同向,所表现的舞蹈是秦汉时盛行的“翘袖折腰”舞。其玉人上下端各有一小孔,便于穿系,当为成套玉佩。此玉舞人佩,其姿态舞弄衣袖,所刻画之线条优美,动感十足。本对玉佩,两个玉舞人相互呼应,翩翩起舞,如若真实情状再现,其艺术形象之高超,叹为观止。且其白玉质地极佳,致密莹泽,沁色略见,又添之美感。一件汉代妙极神工之作,殊为难得。

古玉雕双鸽珮长4.5cm66,RMB

高古龙形玉镯直径7.8cm,RMB

玉镯古朴,玉质绝美,沁色美姿,令人赞叹不已。其龙形作状,首尾咬合,具有高贵深思的气息。玉镯腻光欲滴,呈现苍润幽美之感;雕琢写意,以线勾勒出龙之形象,于龙首尾间的刻画,更有巧夺天工之作,其生动传神处,妙不可言。本件高古时代的玉镯,其首尾相连,呈现神秘的气息,无论是藏是佩,定能与古神游,心与古会。

最近有个老外写了一本书,书名为《4年甚至更久……中国高古玉》。其中写道:4年,这个数字已经让人乍舌,可如果参照中国玉器艺术完整年表,它又不是淮确的,因为根据现有研究结果,应该是超过7年历史的。参照红山文化中期至汉代末期年表,我们目录中的玉器跨越了4年。高古玉本身就无比多样化,不仅在时间也在风格方面,相比之下远远超过后,代例如19世纪。用我们的想象力和越来越先进的知识(根据研究以及相关的文献)进入那段历史,特别是那段史前空间,是极其扣人心弦且又十分艰巨的。几十年前这些还都不可能实现。如果翻閲早年玉器方面的书籍,比如AlfredSalmony的CarvedJadefromAncientChina中国古代玉雕》,年),我们会发现,新石器时代只占据了极其微小的篇章,没有比“新石器时代”这个词更进一步的说明。那个看上去还是一个非常阴沉轮廓模糊的房间,今天已经相当明亮。在这些老书里可以找到很多那时还被普遍断定为“商代”的玉器,如今已经可以确定为远远早于商代。那时还无法实现更淮确的断代,很多如今玉器爱好者们之间脍炙人口的如“红山”或“良诸”的名称,在80多年前完全不为人所知。

本书中也对高古玉的价值取向提出了疑问:那就是什么时候才会把兴趣和价格转向高古玉?以前高古玉不仅在西方也在东方都非常昂贵并且受到推崇,因为它们极其罕见。但是在过去几年里在中国出现了不稳定因素,太多的仿品,同时又出土很多,因此价格大幅度下跌。而现在在价格方面又出现新的改变。如果中等品质的明代玉器的价格高出真正的高古玉几倍,那会显的十分荒诞。

作者认为:每一块高古玉都形象地说明了中国曾经独一无二的玉器文化。在世界上再没有其他可相提并论的。没有一个地方和国家曾经这样制作过玉器,经历过如此令人无法想象的发展并达到过这样的高度,经历过很多朝代的浮浮沉沉兴起幸存让玉器艺术的发展更为充实。古老的中国玉器艺术是独一无二的宇宙,因为它的文化史,它已经超出了仅仅是中国这个概念。

更多精彩内容扫码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huanghuana.com/shgy/93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双环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