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人们秉持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理念,对头发极其重视。古人一般都蓄长发,并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发型和发饰,不同的发型和发饰还在一定程度上标明了年龄、身份和等级的界限。中国古代发饰主要有披发、辫发、发髻、剃发等形式,其中以发髻的形式最为多样。
发髻是把头发聚拢在一起,在头顶颅后或是头侧盘成髻,如螺形的螺髻,锥状的锥髻,小巧的丫髻等等。传说在燧人氏的时候,妇女就开始盘髻,髻有“继”的寓意。
铜镜和木梳实拍图商周时期的发髻比较简单,大都直接将头发梳至头顶,挽成一个圆髻。年轻未婚女子多梳丫髻,即将头发梳在头顶,编结成一个个的小髻,因形状像树枝的丫杈而得名。
周代时期就出现了假髻,用假发编成,用来插盖各种头饰。春秋时期,流行将假发梳成高髻,到战国时期,妇女的发髻依旧是多高耸而向后倾的。
秦代宫廷和贵族女子梳的发髻有芙蓉髻、凌云髻等,发髻形式开始变得复杂多样,但民间还是以简单的椎髻为主流。
椎髻是秦汉时期男子和平民妇女常用的发式,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的发式就有很多是椎髻。
“举案齐眉”讲的是东汉贤士梁鸿与妻子孟光的故事,史书上对于孟光的记载是“椎髻,著布衣,愿与梁鸿俱隐”,后来人们就常以“椎髻”来形容为妻贤良简朴,与夫共志。
梳椎髻的秦兵马俑汉代女子的发髻编梳法更为多样,有的束在头顶,有的分在两边,还有的垂在颅后,如堕马髻,螺髻,垂髻,倭堕髻等。
堕马髻传说是东汉大将军梁冀的妻子孙寿所创,在当时的上流社会风靡一时,直到清代还有所流传。这种发髻倾斜在一侧,好像人刚从马上摔下来的姿态,因得其名。
倭堕髻是汉代流行的发式之一,由堕马髻演变而来。梳倭堕髻时,将头发在头顶绾成一髻,再从头顶一侧下垂,似堕非堕。《陌上桑》中以“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描写美丽的采桑女秦罗敷。87版《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扮相常出现与倭堕髻类似的发式,以欲倾未倾的不平衡感衬托其婉约柔美。
魏晋南北朝时期女子的发式很有特点,名目繁多,有灵蛇髻、飞天髻、发髻呈十字状的十字髻、饰有大量金银饰品的蔽髻、将发鬓梳成薄片状的蝉髻等。
传说灵蛇髻是曹魏文帝妻甄后所创,据《采兰杂志》记载,甄后在宫中发现一条不伤人的绿蛇,每当她梳妆时,绿蛇便会把盘结成不同的姿态,她便模仿蛇盘绕的形状梳成各式发髻,每日都不同。
飞天髻,一种三环高髻,是南北朝时期受佛教影响出现的发髻。梳时将头发绾至头顶,在头顶分成三股,每股用丝带缚住,向上盘卷成环状,这种发髻一直流行到了宋明各代。
南朝墓出土的画像砖在中国历代女子发型中,以唐代妇女的发髻样式最为新奇,最为多样,如惊鸿髻、峨髻、半翻髻、抛家髻、双环望仙髻等等。
惊鸿髻是唐代妇女盛行的一种高髻,当头发梳于头顶,在头顶左右各梳一形状像翅膀的发髻,仿佛鹄鸟受惊时展翅欲飞的姿态。
半翻髻的形状像翻卷的荷叶,梳时将头发自下而上略至头顶,束成高耸的形状,并向一侧倾斜,流行于初唐。
唐代妇女的一种高髻,因状似陡峭的山峰而的名。《簪花仕女图》中的人物多梳峨髻,显得端庄华贵。
流行于中晚唐时期,特点是两鬓抱面,一髻抛出。
一种高髻,将头发从正中分开,分成左右两股,然后将头发弯曲成环状,发梢编入耳后头发内,多见于年轻女子。
宋代发髻的种类同样丰富,有三髻丫、朝天髻,流苏髻等。
梳三髻于头顶,发式活泼,受少女喜爱。南宋范成大曾描写过:“白头老媪簪红花,黑头女娘三髻丫”。
朝天髻是宋代典型发饰之一,梳时把假发掺在真发内,在头顶分成两束,绾成两个圆柱,由后向前伸出。
明代妇女的发饰亦有独特之处,有挑心髻、鹅胆心髻、牡丹髻等。明代妇女编发也流行用假髻,明代的假髻一般用铁丝编成,外编以发,戴时罩在发髻上,用簪绾住。
用丝带或发箍将绾至头顶,再分成数鼓,每股上卷至顶心,再用发簪固定,这种发式阔大蓬松,状似牡丹。
清代妇女的发饰分为满、汉两种,清朝初期两种发饰各不相同,至清中期二者开始相互影响,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满族妇女的典型发式有两把头、如意头、一字髻、旗髻等,汉族妇女的发髻在清初时基本沿用明代发式,清中期开始模仿满族宫廷贵妇的发饰,以高髻为尚。
满族妇女最具代表性的法式,多为宫廷贵妇所用,梳时将头发左右平分,各扎一把,绾成横长式的发髻,再将后面的余发结成一个“燕尾式”长扁髻,压在后脖颈上。
《延禧攻略》剧照一字髻俗称“一字头”,梳时将头发在头顶分成左右两股,梳成扁平状发髻,状如一个“一”字,颅后的头发同样向下梳理成燕尾状。
《延禧攻略》剧照俗称“大拉翅”,清末流行的一种发式,由一字髻演变而来。先用黑色的缎、绒或纱制成一个牌楼式的假髻,其上用金银首饰和绢花装饰,使用时可直接戴在头上。
古时这些精美繁复的发髻如今在现实生活中不常见了,现在的人们追求简单轻便,随意披发就能出门。远古时期的先民同样也是披发,甚至为了便于劳作会用利器把头发裁断,甘肃出土的仰韶文化晚期人面纹彩陶盆残片,其上就绘有披发的形象。所以说,兜转千年,发式由简入繁,再由繁化简,传达出时代的特征,突显了时代的潮流,也不知道下一个千年,它们还会有什么样的华丽变身?
除标明实拍图外,其他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