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许多人来讲,“双环肽”是个比较陌生的名词,所以文章的开头我们先从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小分子类药物开始讲起。
21世纪开头的这20年可以说是小分子抑制剂的高光时刻,我们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的小分子抑制剂的问世。就目前FDA批准上市的药物而言,相对分子量MW小于的小分子类药物占据了绝对的优势。经过优化设计的小分子药物可以轻松穿透细胞膜,因此可以靶向定位在细胞膜内的蛋白;但是小分子类药物的性质决定了其靶蛋白活性位点附近通常要有一个较深的“口袋”以便于小分子与蛋白的结合。据统计,细胞内90%的蛋白上很难找到适合小分子结合的“口袋”,因此对于小分子类药物而言,细胞只有约10%的蛋白是可成药的(druggable)。
(安进公司的AMG与KRASG12C结合)
在小分子抑制剂之后的最近几年,单克隆抗体之风越刮越猛。单克隆抗体除了能够与靶蛋白结合直接抑制其功能之外,还可以利用其Fc结构域与NK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结合,通过ADCC、ADCP等作用来杀伤肿瘤细胞。但同小分子抑制剂一样,单克隆抗体也有其致命的弱点——由于分子量较大,单克隆抗体根本无法进入到细胞内部,因此只能靶向定位于细胞膜上的蛋白。因此对于单克隆抗体而言,仍然有超过80%的蛋白是不可成药的。
那么,双环肽又是何方神圣呢?
其实,自然界中的各种植物、真菌中本身就存在着许许多多环肽类物质,如cyclosporineA(环孢菌素,具有免疫抑制活性,用来治疗自身免疫病)、van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huanghuana.com/shxn/10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