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研究了双环戊二烯与苯乙烯热聚合树脂的性质及热分解性能,并考察了树脂的结构,表明双环戊二烯与苯乙烯通过热引发共聚合的可行性。本文选择苯乙烯为共聚合组分,探索了双环戊二烯与苯乙烯的共聚合试验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选择性加氢催化剂,以期制备出含有苯环的合格共聚加氢树脂。
加氢催化剂考察
加氢催化剂的选择
根据以上试验结果可以发现,共聚合得到的石油树脂颜色很深,加德纳色号通常在7~9号左右。这是由于石油树脂含有大量共轭双键及其他杂原子所致。含有大量碳碳双键的石油树脂常伴有异味,并极易发生老化,在使用中会导致制备的热熔压敏胶持粘力降低等现象。双环戊二烯-苯乙烯共聚加氢树脂中的不饱和键有两种:碳碳双键和苯环。为了满足下游胶粘剂用户的要求,如果能够将聚合得到的石油树脂加氢处理,选择性地饱和其中的碳碳双键,就得到颜色水白、无异味、耐老化的加氢石油树脂。
石油树脂的加氢一般为多相催化加氢工艺,常用的加氢催化剂有镍基、钯基催化剂。对于纯双环石油树脂和C5、C9树脂来讲,目前国内均是将其中的不饱和键完全饱和,并在此过程中去除硫、氮等杂质。本文所要制备的双环戊二烯-苯乙烯共聚加氢树脂有以下特殊性:加氢过程中,在碳碳双键完全饱和的情况下,尽可能保留苯环不加氢。
为了达到上述要求,要选择合适的加氢催化剂。本文选择商品化镍基加氢催化剂Ni-P和自制钯基加氢催化剂Pd/C,使用釜式加氢工艺,加氢压力为6MPa,加氢温度均为℃,催化剂用量均为石油树脂含量的2%,加氢时间为5h。使用的石油树脂聚合条件为℃、4h,总单体浓度为50%,苯乙烯占比为20%,得到共聚树脂。其加氢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经过两种催化剂的加氢处理后,树脂的色号降至接近0号,表明加氢脱色效果均较好。另外,使用两种不同的加氢催化剂加氢后,与未加氢之前相比,树脂的软化点均有所降低,说明在加氢过程中存在部分树脂分子的裂解。加氢后,树脂的蜡雾点也有所降低,说明加氢处理促进了树脂与EVA等的相容性。使用不同催化剂处理的树脂,其软化点、色号和蜡雾点相差不大,说明催化剂的种类对这些性质的影响程度相似。但使用镍基催化剂加氢后,石油树脂的浊点比使用钯基催化剂石油树脂的浊点高很多,表明使用钯基催化剂加氢后的石油树脂的极性更高,进而表明树脂中可能含有更多的苯环。以上数据表明,两种催化剂均具有比较高的加氢活性,但是钯基催化剂的加氢选择性要比镍基催化剂优异。
氢化共聚石油树脂的表征
为了进一步证明两种加氢催化剂的选择性差异,将加氢前后的石油树脂进行1H-NMR表征,其结果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位置在0.6~2.8ppm的峰可归结为与碳碳单键相连接的氢,5.2~6.2ppm之间的峰可归结为与碳碳双键相连接的氢,7.1~7.3ppm的峰可归结为苯环上的氢,其中,7.26ppm处的尖峰为溶剂峰(CDCl3)。很明显,共聚树脂中含有大量碳碳双键,经过两种不同催化剂加氢后,5.2~6.2ppm处的峰均消失,表明催化剂对碳碳双键的加氢效果良好。经过镍基催化剂加氢的树脂,7.1~7.3ppm处的峰消失,仅有溶剂峰,经过钯基催化剂加氢的树脂,7.1~7.3ppm处仍然存在较大的峰,说明树脂中保留了大量苯环。
进一步对图1中的峰面积进行积分,定量考察树脂中残留芳香氢的含量,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氢的含量通过不同单元氢的峰面积与总的峰面积之比计算。
由表2可知:加氢前树脂中芳香氢含量为8.33%,使用钯基催化剂加氢后,树脂中的芳香氢含量为6.99%,远高于使用镍基催化剂加氢后的0.23%。由于加氢过程中大量碳碳双键加氢饱和,氢的数量总体上升,还存在树脂分子的加氢裂解等反应,所以无法精确计算钯基催化剂的加氢选择性。但芳香氢含量仅降低1.34%,表明苯环损失量很低,钯基催化剂可以选择性地对碳碳双键加氢,而保留了大部分苯环。
结语
(1)制备了双环戊二烯与苯乙烯的共聚石油树脂,考察了聚合条件对共聚树脂性质的影响,并通过低聚物的表征,证明热引发共聚合是通过苯乙烯与环戊二烯通过Diels-Alder加成反应形成低聚物进行的。
(2)使用钯基催化剂进行选择性加氢,在实验室中制备了含有苯环的双环戊二烯-苯乙烯共聚加氢石油树脂,其软化点为98℃,加德纳色号接近0号,蜡雾点为87℃,浊点为36℃。
扫码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huanghuana.com/shty/9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