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双环 > 双环体验 > 正文 > 正文

游书力课题组Scienceldquo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9/2 12:48:06
自然界中Z-烯烃广泛存在,特别是高烯丙位含有立体中心的Z-烯烃存在于各种天然产物和生物活性分子,这些化合物也引起了化学家们的极大兴趣(图1A)。然而,Z-烯烃在热力学上不稳定,想要高效、高选择性地合成Z-烯烃仍颇具挑战。目前,过渡金属(如钯、铱、铑等)催化的不对称烯丙基取代反应可以在高烯丙位上构建立体专一的碳-碳键和碳-杂原子键(图1B)。具体而言,催化剂首先与E-烯烃、支链烯烃或Z-烯烃底物(底物的烯丙位上均含有离去基团)反应,形成syn型(来自E-或支链底物)或anti型(来自Z-底物)π-烯丙基金属络合物,其中热力学不稳定的anti-π-烯丙基金属络合物可通过π-σ-π异构化过程得到热力学稳定的syn-π-烯丙基金属配合物。接着,前手性亲核试剂进攻syn-π-烯丙基金属络合物,便可对映选择性地生成E-或支链烯烃产物。类似地,前手性亲核试剂直接进攻热力学不稳定的瞬态anti-π-烯丙基金属络合物便会对映选择性地生成高烯丙位含有立体中心的Z-烯烃产物,但这一过程实现起来并不容易。针对这些问题,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游书力研究员课题组设想在anti-π-烯丙基金属络合物发生异构化前能否用前手性亲核试剂将其捕获,这样就能得到高烯丙位带有立体中心的Z-烯烃产物。近日,他们从Z-烯丙基底物出发,首次实现了铱催化Z式保留不对称烯丙基取代反应,高效地制备一系列手性Z-烯烃化合物。该反应的关键在于瞬态anti-π-烯丙基铱络合物的形成以及该物种在异构化为热力学稳定的syn-π-烯丙基铱络合物前被亲核捕获。相关成果发表在Science上。图1.过渡金属催化的不对称烯丙基取代反应制备Z-烯烃的策略。图片来源:Science首先,作者选择N-甲基色醇1a与Z-肉桂基乙酸酯2A为模板底物(图2),以[Ir(COD)Cl]2与Carreira型(磷-烯烃)手性配体(S)-L1为催化剂、Zn(OTf)2为添加剂,0°C在CHCl3中进行反应,能以中等的产率(28%)、对映选择性控制(78%ee)和Z/E比(2:1)得到目标产物Z-3aA。接着,作者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发现In(OTf)3作为Lewis酸添加剂时效果最好,能以84%的收率(20:1Z/E)和83%ee形成Z-3aA。将2A换为Z-肉桂醇(2A)或Z-肉桂基三氟乙酸酯(2A)可提供较好的产率(分别为76%和88%)和对映选择性(分别为84%和87%ee)。接下来以2A为底物,铱原子与(S)-L1的摩尔比为1:1时反应效果最好。此外,1,1-螺双二氢茚-7,7-二醇(SPINOL)骨架衍生的配体(S)-L4也很有效,反应能以75%的收率和90%ee得到Z-3aA。图2.吲哚衍生物底物扩展。图片来源:Science在最优条件下,作者对底物普适性进行了考察(图2)。当以2A为烯丙基前体时,几乎所有反应的Z/E比均大于20:1(3jA、3mA和3aP除外)。相应的Z-肉桂基呋喃二氢吲哚(Z-3aA-Z-3pA)、四氢吡喃二氢吲哚(Z-3qA)、吡咯并二氢吲哚(Z-3aA-Z-3oA)和六氢环戊[b]吲哚(Z-3aA-Z-3cA)都能以较好的产率和ee值获得,特别是1a与2A的反应还能以克级规模进行,且不会降低Z-3aA的对映选择性(1.37g,收率78%,ee值:93%)。此外,作者还以D-和L-色氨酸衍生物为底物,分别以75%和71%的收率、13:1和10:1的非对映选择性获得exo-Z-3pA和endo-Z-3pA。1a与间位或对位带有取代基的Z-肉桂基三氟乙酸酯也能实现这一转化,以高达92%的收率、93%的ee值得到目标产物(Z-3aB-Z-3aQ)。相比之下,1a与邻位带有取代基的Z-肉桂基三氟乙酸酯的反应无法进行,这可能是由于位阻的影响。此外富电子的烯丙基底物与该反应不兼容,而主要在吲哚环C2位上发生Friedel-Crafts型烯丙基化。尽管Z-3aR仅获得中等的对映选择性(60%ee),但表明该反应可扩展至烷基取代的Z-烯丙基乙酸酯。另外,Z-烯丙基碘代物(Z-3aS;87%的收率和81%ee值)也能很好地参与该反应。图3.产物的衍生化。图片来源:Science随后,作者对Z式保留不对称烯丙基取代反应的产物进行了衍生化(图3)。例如Z-3aS可以与芳基硼酸和有机锌试剂(4和5)发生偶联,以82-93%的产率获得Z-3aV-Z-3aZ,为该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替代途径。此外,Z-3kA可以与硅基保护的乙炔7发生Sonogashira偶联反应,以89%的收率得到Z-3rA。最后,通过DDQ氧化脱除Z-3cA的N-PMB基团,以80%的收率生成Z-6。图4.反应机理。图片来源:Science接下来,作者对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当催化剂中铱原子与(S)-L1的摩尔比为1:1时,标准反应效果最佳(收率:88%;ee值:87%)。此外,L1的ee和Z-3aA的ee值高度线性相关(R2=0.)。这些结果表明活性催化物种中仅有一个手性配体与铱配位。如图4A所示,将(S)-L1与[Ir(COD)Cl]2以铱原子与(S)-L11:1的比例在CHCl3中混合,生成铱络合物K1,随后经AgOTf或In(OTf)3(1当量)处理可得到铱络合物K2。作者通过ESI-MS和31PNMR监测到K2与Z-肉桂基碳酸酯在HOTf存在下可以生成anti-π-烯丙基铱络合物anti-K3,并进一步验证了络合物anti-K3到syn-K3的异构化过程(图4B)。具体而言,当K2(1当量)、Z-肉桂基碳酸酯(3当量)和HOTf(1当量,1M的乙醚溶液)在0°C下进行反应时,通过31PNMR和ESI-MS监测到anti-K3的生成(化学位移为77.0ppm)。当加入N-甲基色醇(3当量)时,该物种立即被淬灭,形成Z-3aA并再生K2。当不添加亲核试剂并将anti-K3置于室温下时,可用31PNMR观察到两个新信号(化学位移分别为76.4和76.3ppm),这与以E-肉桂基碳酸酯为原料的体系中出现的信号一致,即为syn-π-烯丙基铱络合物syn-K3(endo或exo构型)。以上实验表明亲核试剂进攻π-烯丙基铱络合物的速率远大于其异构化速率,即anti-π-烯丙基铱络合物在异构化为syn-π-烯丙基铱络合物前已被亲核试剂捕获,生成含有手性Z-烯烃产物。图5.α-氨基酸衍生物底物扩展。图片来源:Science最后,作者探索了其它前手性亲核试剂在铱催化Z式保留不对称烯丙基取代反应的适用性(图5)。除了由Carreira型手性(磷-烯烃)配体衍生的铱催化剂(通常可在酸性条件下促进反应)外,由Feringa型手性亚磷酰胺配体衍生的铱催化剂(通常在碱性条件下使用)也可与该反应兼容。如图5所示,由铜源Cu(MeCN)4OTf(5mol%)、手性膦噁唑啉(PHOX)配体(S,Sp)-L5和α-氨基酸衍生的醛亚胺酯8原位形成的前手性亲核试剂,也可以用于Z式保留的不对称烯丙基取代反应,得到一系列含有Z-烯烃的手性α,α-双取代氨基酸衍生物Z-10。系统的条件考察表明,尽管体系中有铱、铜两种手性催化剂,但是反应的手性诱导过程主要由后者决定。值得一提的是,该反应还可以耐受各种官能团,如卤素、醚、胺、烷基硅醚、酯和磺酰酯等,能以较好的收率和对映选择性得到目标产物。总结游书力研究员课题组报道了铱催化Z式保留不对称烯丙基取代反应,在构建高烯丙位季碳立体中心的同时保留了Z-烯烃的几何构型。该反应不仅底物范围广,官能团普适性好,还能兼容多种前手性亲核试剂,为制备含有Z-烯烃的手性化合物提供了一种简单高效的方法。美国杜克大学的StevenJ.Malcolmson教授在同期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Racingagainstunwantedisomerization”的评论[1],他表示该工作不仅实现了Z-烯丙基乙酸酯的催化不对称取代反应,而且将其中的Z-烯烃保留在产物中。原文(扫描或长按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huanghuana.com/shty/88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双环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